滨医教字〔2020〕50号
各部门、院(系):
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与管理,鼓励教师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,构建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选修课程体系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经研究决定,开展2020年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课程申报范围与类别
(一)申报范围
2018版培养方案中设置的创新创业类、艺术鉴赏类、文化沟通类、人文社科类、自然科学类五个类别的通识教育选修课。
(二)申报类别
1.创新创业类课程
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、创新创业方法和创新创业能力。创新类课程可开设文献检索、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、创新思维培养等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方法的课程;创业类课程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、创业指导、创业实训、企业经营管理等培养创业意识和方法的课程;也可以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、人工智能、学科技能竞赛相关的辅导培训类课程等。
2.艺术鉴赏类
该类课程旨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、艺术实践与创作,陶冶美的情操,培养高雅情志,提高感受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该类课程可开设音乐、美术、书法、戏曲、影视等艺术形式的鉴赏和实践创作类课程。
3.文化沟通类
该类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、提升文化修养,吸收传统文化精髓,学会沟通交流艺术。该类课程可开设中国文化概论、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研读、人际交流沟通、书面沟通技巧和能力、文化礼仪等类别的课程。
4.人文社科类
该类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,培养学生思辨、批判和分析比较的能力,使用社会科学的视角理解和分析中国和世界具体问题的能力。该类课程包括哲学、历史、政治学、经济学、管理学、社会学等类别的课程,允许教育学、文学、法学、管理学类专业的专业教育必修课建设成为该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。
5.自然科学类
该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“理工医”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,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精神。该类课程包括“理工医”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等类别的课程。
二、课程申报条件与要求
(一)课程负责人,应为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、教学辅助人员或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。课程负责人可组织校内3-5名教师组成课程项目组(可跨院系)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及课程建设工作。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,具有丰富教学经验、一定学术造诣,能够较好发挥课堂育人价值,提升教学质量。
(二)行政管理人员申报选修课可选择与课程所属学科门类密切相关的院(系)报名。
(三)鼓励高层次引进人才、外聘专家开设特色选修课程。
(四)鼓励教师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开设劳动教育相关课程。
三、申报程序
(一)个人申报
课程负责人填写《滨州医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》(见附件1),编订课程教学大纲(模板见附件2),经所属教研室审核,报所属院(系)。
(二)院(系)评审
课程所在学院组织申报课程的初评与推荐,要准确把握申报要求,对申报课程的教学信息、教学大纲等材料进行全面核查,力求申报遴选程序规范,确保申报课程质量。
(三)学校审定
学校根据各院(系)申报情况,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,审定新开选修课程名单,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。
四、课程建设与管理
(一)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周期为3年,学校按每门课程划拨建设经费予以资助,每门资助3000元。
(二)批准立项的通识教育选修课,每学年开课不少于2个教学班;课程建设期内,因选课人数不足或教师个人原因等导致连续两年不能开课者,取消其该课程建设立项资格。
(三)建设周期内,学校对立项课程加强过程管理,对教学过程中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、出现教学事故等问题的课程予以取消开课资格。
五、其它事项
(一)课程建设经费使用参照《滨州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暂行办法》(滨医行发〔2013〕127号)文件要求执行。
(二)通识教育选修课建设立项属于课程建设范围,非教学研究立项。
(三)课程立项申请表、课程教学大纲及《滨州医学院2020年通识教育选修课立项申报情况汇总表》等材料请以学院为单位汇总后于2020年8月26日前报教务处教学建设科,电子版请发至邮箱:bzmcjxjshk@163.com。联系人:朱光燕,联系电话6916325。
附件:
1. 滨州医学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
3. 滨州医学院2020年通识教育选修课立项申报汇总表
滨州医学院教务处
2020年7月7日
网站声明:转载或引用本文,须注明本文出处,违者必究 |